close

《在我脖子裡的那顆子彈》立體書封.jpg

 

【新書簡介】
  剛開始只是單純的手腕疼痛,但等凱洛琳‧凱薰去做核磁共振攝影檢查,醫師發現有一顆子彈卡在她的後腦杓底下。凱洛琳根本不知道有這顆子彈的存在,一番詢問之後,她的父母承認了一個震撼的事實:他們在凱洛琳三歲時領養了她,就在她的生身父母死於冷血謀殺之後,而當時凱洛琳也身負重傷,身上還有一顆因嵌得太接近脊椎而難以移除的子彈。

  凱洛琳極欲了解事實真相,於是回到她的家鄉亞特蘭大。她從塵封的報紙資料庫,挖掘出父母的照片,見到自己的長相酷似她的媽媽。隨後一名過去負責此案的警察前來,告知即使過了三十多年,警方仍找不到足夠的證據來逮住嫌犯。兇手仍逍遙法外,但是,凱洛琳脖子裡的子彈或許可以查明真兇。現在,凱洛琳還必須面對一個抉擇:逃亡,還是留下來奮戰……

 

【心得】

  由於意外發現脖子裡藏著一顆子彈,一夕之間顛覆了凱洛琳的人生,一個人竟能和如此危險的物品共處三十幾年歲月,且對此毫無印象,這便是這本書拋出的第一個震撼彈,讓人不由得心生疑惑--事情並不單純......。透過第一人稱敘述,從初得知時的震驚、父母輕微的反常舉動,不僅展現主角惶恐不安的心情寫照,也讓讀者能更容易融入劇情的氛圍,和主角一樣內心充滿疑惑和不解,從而跟著一起尋求真相。

 

  血緣是很奇妙的東西,即使對父母毫無印象,仍會透過一些事物產生親密感(例如一顆子彈XD)。主角凱洛琳自小處在一個祥和快樂的家庭,擁有和藹的雙親、關係良好的兩位哥哥,正因如此,當發現自己其實是被領養時,那種感覺好像某樣東西被剝奪般,熟悉的人事物突然變得陌生,一時之間無法接受,特別是發覺養父母似乎刻意隱瞞時,或許會責怪為何從未有人坦白真相,很難不去猜想自己究竟是誰?生身父母究竟是什麼樣的人?童年居住在什麼樣的房子?不過養父母和哥哥對她的愛多到讓人羨慕,有一幕特別印象深刻,是凱洛琳對其中一位哥哥賭氣說反正我們又沒有血緣關係,結果哥哥竟然將手劃一道傷痕,抓著凱洛琳受傷的手說這樣彼此就流有對方的血了(超感人>口<),有這樣的家人著實幸福,因此會覺得有時凱洛琳得態度過於偏激。基於對生父生母的羈絆,凱洛琳仍毅然決定隻身踏上重返家鄉之旅。

 

  懸疑故事好看的地方就在於劇情峰迴路轉,時而緊湊,時而緩和,由於全書採凱洛琳的主觀視角,她得到什麼線索,我們也只能得到該片面訊息,到了亞特蘭大,相繼遇見新屋主、鄰居、報社記者、亡親故友、警探等等,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,如何牽引才能通往真相,每每尋到關於槍擊案的新線索時,都令人緊張萬分,在這過程中,凱洛琳逐漸有所改變,心態上更堅強,卻也變得執著,甚至產生強烈的復仇慾。滿可惜的是 結局稍嫌匆促,可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私法正義、理性與感性間的拉鋸與無奈,但不比其他有關作品來得深刻及惆悵。

 

  補充一個有趣的點,書中有一段提到女性名字中使用「雙名」,例如:瑪莉貝爾、喬琪亞露絲,結果發現作者也是用這種方式命名(瑪莉露易絲),第一次注意到,覺得滿新奇的!

 

 

 

 

【作者介紹】
瑪麗露易絲‧凱利 
(Mary Louise Kelly)

MaryLouiseKelly-CROP.jpg
 

  美國知名作家。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及英國的劍橋大學。曾任職於美國有線新聞網(CNN)和英國廣播公司(BBC),並在國家公共廣播電台(NPR)擔任過記者和主持人。擔任記者二十年間行遍世界,負責過間諜與國防相關新聞,採訪內容以戰爭、恐怖主義與核子勢力崛起為中心。作品散見於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華盛頓郵報》、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新聞周刊》、《大西洋雜誌》等媒體。代表的小說作品有《匿名消息》(2013)、《子彈》(2015)。現居住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與義大利佛羅倫斯兩地。

 

 

 

【書籍預告片】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