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雨夜送葬曲 


【故事簡介】

 哲學家偵探林若平應邀來到深山中的別墅──雨夜莊,這是佇立在深山中、呈「雨」字形的巨大建築。暴風雨籠罩的夜晚,不可思議的慘案拉開序幕──一名女孩在密室狀態中慘遭斬首!山莊彷彿被詛咒般,不可能的謀殺案一樁接著一樁,在對外交通中斷的狀況下,彷彿向惡靈般的宅邸投下巨大的陰影……面對未知的殺人魔,林若平終於漸漸意識到,這是一場偵探與死神的智力角逐,唯有揭開真相才能阻止這場殺戮。


  對於林斯諺作品的印象,總停留在某學期社課的指定閱讀──〈羽球場的亡靈〉,對於作者並不感到陌生,每當談論到華文推理時,總會提及其名(是嘉義人!),也聽朋友推薦過《霧影莊殺人事件》、《無名之女》……,卻遲遲未拜讀過其長篇作品。這次試讀活動以為作者出了新書,後來才曉得是舊作重新出版,換上新的名字的確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,《雨夜莊謀殺案》直覺就很「本格」,對於傾向社會派的我,吸引力或許比較沒那麼大,《雨夜送葬曲》則較為哀戚,也頗詩情畫意。

 

  以不可能犯罪作為謎團,營造任何人皆不得出入的「暴風雨山莊」情境(山區豪雨造成落石阻斷對外聯絡道路的情景還滿身歷其境的),以及讓人匪夷所思的密室殺人懸案,導致「人人都可能是兇手」、「即將有人成為下一位受害者」的詭譎氣氛。主角是作者形塑出的偵探──大學教授林若平,沉靜而理性,在一片慌亂之下抽絲剝繭,追尋出最終的結果。

 

  從開始介紹房屋特性(甚至從看到目次後的雨夜莊示意圖)時,馬上聯想到綾辻行人的《殺人十角館》,同樣使用暴風雨山莊可以說是向更早的《一個都不留》致敬的作品,或許是印象中還留有上述兩本經典之作的影子,導致在看《雨》時就沒有那麼驚豔,故事還算流暢,也因為視角切換而有錯綜複雜的感覺,甚至藏了個意外人物在其中,但在文字修飾上就比較無法融入其中,例如男性對心愛人的傾慕之情不是很能夠理解;而在發生多起命案後的大廳現場,也感受不到極度驚駭、崩潰的情感渲染,久而久之人物都是差不多的反應,自己看了也近乎麻痺(女僕的存在感滿低的XD),而最終結局也真的是…非常讓人意想不到。

 

*若將人生所有的事件當作排列組合來看,「巧合」也不過是注定會發生的一環,就好像不斷地擲骰子,早晚會擲到六點;只不過透過人所賦予的意義,巧合才得以被稱為「巧合」。

→這句話還滿有道理的

 

  記得某堂社課提到天地無限認為本格派「詭計導向」已逐漸式微,確實是滿認同的,累積一定的推理小說量之後,或多或少知道自己喜愛所在,雖然本格派是推理小說的起始,擁有許多複雜精良的詭計,等著讀者來思索、解謎,但對我這個懶得動腦思考的人來說,會比較喜歡帶有人性,甚至與現實社會有所結合的推理作品,諸如《虛擬街頭漂流記》帶給我的科技新鮮感、《第四名被害者》可以對媒體進行反思等等。

 

  其實也算幸運能從作者前期的作品開始讀起,即使這本可能不會是我特別推崇的作品,但謎團布置得不錯,能想到「雨」的房屋造型作為構思也相當厲害,讓我更期待其他作品!




arrow
arrow

   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